|
民盟让“抗战”前的昆明成为“民主城堡”——楚图南为龙云之子入盟“秘密监誓”浏览数:68次
昆明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。辛亥重九起义、护国首义,昆明都扮演了辉煌的角色。 西南联大南迁昆明,爱国师生和爱国人士聚集,带来了三所著名大学的学术自由,带来了求实精神和民主风等优良传统。随着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,使昆明逐渐发展成为抗日大后方的“民主堡垒”。 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办学八年,高举“民主”与“科学”的两面大旗。浓厚的民主与科学精神,形成联大“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,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,内树学术自由之楷模,外来民主堡垒志称号。” 一、云南当局热情欢迎联大入滇 当年,国民党最高当局之所以批准决定联大西迁入滇。一则考虑昆明地处西南,距抗日前线较远;再则滇越公路铁路可通海外,采购图书设备比较方便,而且云南当局方面也热情欢迎。 据北京大学出版社《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》记载:“由平津南迁的三所知名大学在昆明建立联合大学,云南各界人士都表示欢迎,并一次次协助解决校舍问题,不仅使联大在云南能安心上课,而且办学规模还有所发展。” 云南自1916年首倡“护国运动”后,其政治地位,在全国受到尊重,是西南地区国民政府军政势力直至抗日战争时期都未能进入的地方。 处于正义以及对强权独裁的抵制,云南地方当局对战时流亡昆明办学的西南联大,不仅表示欢迎,而且主动承担起保护其安全进行教育的责任。 二、“云南王”龙云让出公馆给联大使用 抗战时间的“云南王”龙云,对西南联大的支持,就是其中很重要一件。 据《昆明文史资料选辑》第二十八辑载:《抗战期间龙云让出公馆供西南联大使用》。当时,联大刚到昆明,总办公处设崇仁街46号,但该处地方狭小,不够用,龙云慷慨地将威远街公馆腾出一部分供联大使用(作为联大总办公处)。 1940年联大新校舍(今云南师大校本部)建成,联大总办公处迁回学校,财盛巷2号又成为北京大学的办事处。哪里还有住房,一些教授住在哪里。 1944年,联大的两位男女同学还在龙云公馆举行婚礼,一时传为佳话。 联大常委、北大校长蒋梦麟也曾在财盛巷2号住过。龙云还将一部深蓝色的福特牌轿车供蒋梦麟专用。 从这些方面说,龙云对联大也是尽力支持,而且不遗余力。 三、龙云与中共联络并“秘密”入盟 抗战期间,龙云对联大的支持与他当时的政治态度分不开。 一是龙云与朱德、叶剑英都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先后同学。 二是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,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最高国防会议。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龙云,乘飞机经西安飞南京。中共代表周恩来、朱德、叶剑英也从西安搭乘龙云的专机同往。 三是在南京期间,龙云表示愿与中共保持联系,约定以后用无线电联络,中共还专门从延安派一位地下党员来做龙云的译电员。 1943年,中共地下党员华岗以云南大学任教为掩护,受中央南方局得派遣,专门来昆明做龙云的联络与统战工作,并帮助民盟在云南建立组织。 第二年,1944年,龙云秘密加入民盟,虽不能公开活动但尽可能支持民主运动。 龙云还派他的次子龙绳祖加入民盟。父子两人都是民盟的秘密成员。 四、楚图南亲自为龙云之子入盟监誓 据楚图南在《民盟工作的片段回忆》中记载: “我们商量,对龙绳祖这样的旧军队和云南地方实力派涉足很深的人加入民盟,一定要给他留下一个深刻印象。 经商量,龙绳祖加入民盟需要履行宣誓手续。我记得宣誓的地点是在城郊的龙云住宅的大厅里,我和闻一多、冯素陶是监誓人。” 楚图南回忆文中所指龙云郊区住宅,指西郊的灵源别墅,亦称“灵源精舍”。现被昆明市政府西山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。门上悬有龙云题写的匾额,文曰:“健体清心”。 五、龙云同情民主运动让昆明成“民主堡垒” 龙云在《抗战前后我的几点回忆》(见《文史资料选辑》第十七辑)一文中说: “抗战期间,在昆明的爱国民主人士多,尤其是西南联大教授和我都有接触和交谈的机会。谈到国家大事,所见都大体相同。对于蒋介石的集权独裁政治,大家都深恶痛绝……所以我对昆明汹涌澎湃的民主运动是同情的” 据龙云的秘书——刘宗岳在《我所知道的龙云》一文中介绍,因为他对龙云了解颇多,他对龙云与民盟的情况讲得比较具体: 当时,蒋介石的特务,千方百计迫害进步人士。龙云是云南省主席,对云南的学者教授,安全上给他们一些保障。经济生活上……龙云给他们一些照顾,因此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和龙云交朋友,地下党的华岗和民盟的罗隆基就是和龙云交往最密切的两个。 所谓龙云“洋账房”廖嘉铭(廖云台),由于和罗隆基都是留美生的关系,曾经居间过话,有“三人小组”之称。同时,由于云南地方势力与国民党中央之间的矛盾,结合西南联大在云南的一些进步活动,抗战胜利前昆明就号称“民主堡垒”。 六、民盟和龙云为昆明的民主运动发挥重要作用 据《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》中《西南联大与云南》章节中记载:自1941年“皖南事变”以后,龙云一直抵制国民党特务在云南逮捕人镇压民主运动的企图。1942年初,联大学生发动“倒孔运动”以后,康泽两次来昆企图逮捕学术,均以云南地方当局抵制而未能得逞。1944年“五·四”纪念活动以后,联大和其他各校学生多次在昆明举行大规模的政治集会和示威游行,均得以顺利进行,也都与云南地方当局的维护密切关系。 “皖南事变”以后,大后方的白色恐怖日益加重,惟独云南有这样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,这是联大的学术自由得以保持,民主运动能够蓬勃发展的主要条件。 西南联大结束后五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《国立西南联大校史》,从历史的高度,充分肯定龙云这种独特的作用。列举主要史实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相应的结论,确认“云南省主席龙云与民主做运动力量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。” 换言之,龙云,以“云南省主席”和“秘密盟员”的双重身份,为昆明成为以西南联大为大本营的昆明民主运动,作出特殊的重大贡献。 七、龙云是“一个光荣的爱国者” 共和国不会忘记,也不该忘记。 云南记得龙云,西南联大记得龙云,中国民主同盟一定永远记得龙云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楚图南还利用自己是云南人的关系,积极做云南地方势力派的工作,秘密发展了省主席龙云及龙绳祖、刘达夫等地方实力人物加入民盟,使昆明的民主运动经常得到地方实力派的同情和保护,蓬勃发展起来。昆明因此成为了抗战大后方著名的“民主堡垒”。(见云南美术出版社《楚图南纪念文集》第58页) 正是在华岗、罗隆基、楚图南、闻一多等中共和民盟前辈与先烈的引导下,龙云与其子龙绳祖,才“父子双双”“秘密入盟”。他在“第二条隐蔽战线”上,以“特殊盟员”的身份,为党工作,为盟贡献比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重大作用。龙云父子,作为一名“盟员”,他们不愧滇云父老和堂堂华夏。正是因为他,才有西南联大在昆明的8年光荣历史,还有昆明“民主堡垒”的光荣称号! 时间转至上个世纪的1984年,北京举行龙云诞辰100周年纪念会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在会上说:“龙云先生的一生,经历了我国从民主改革到社会主义的大变革时期。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!” (注:本文写作主要参考余斌教授的《西南联大•昆明记忆②学人与学府》一书,由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,特此致谢!) 2011.3.1 【作者简介:龙 符,云南作家、杂文家、影视艺术评论家,地方民族文化专家、著名壮学学者。工作单位:现执教于文山学院。】 【通联:文山学院 邮编:663000 电话:18987611677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