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民盟腾冲市支部开展非遗保护调研工作浏览数:31次
8月10日至11日,市人大副主任、民盟腾冲支部主委徐捷带领民盟腾冲支部调研组一行10余人,在市文化馆负责人及相关乡镇领导陪同下,就腾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,进行了为期2天的工作调研。 腾冲是非遗资源大市,截止2017年8月,全市共有各级名录项目及传承人共292项,包括项目74项,代表性传承人218人(已过世10人),位于保山乃至全省前列。 调研组先后深入丝路碧玉公司非遗体验馆,荷花甘蔗寨佤族清戏传习室,郭文忠农民画院,坝派傣族文化活动中心和贾明安画室,马站三联村孙成宗土陶作坊和凤仪寺土陶收藏室,固东刘家寨腾冲皮影传习馆施工现场及刘家宗祠皮影传习室,甸苴郑应海父子油纸伞加工作坊,腾冲高黎贡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刘永周皮影馆及土陶、纸伞、荞艺、竹编、抄纸、布鞋等展馆考察调研。 每到一处,调研组成员认真观看非遗实物及文字、图片陈列展示,耐心与传承人沟通交流,仔细查阅相关资料,认真听取文化馆负责人及乡镇陪同人员介绍相关情况,还观看了佤族清戏传统剧目《安安送米》、新编剧目《天上有星星》,皮影戏传统剧目《岳云为国》、新编剧目《龟与鹤》、《大闹天宫》表演。对腾冲封家古茶制作技艺、玉雕、皮影、清戏、土陶、抄纸、农民画、油纸伞、藤编、竹编、荞艺、手工布鞋等非遗项目传承保护、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困难和问题,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,并针对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。 调研组认为,近年来腾冲市非遗工作认真按照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继承发展”的方针,坚持“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,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相结合”的原则,正确处理抢救、保护和利用的关系,各项保护工作扎实有力、稳步推进,提高了全民的非遗保护意识,扩大了非遗的社会影响,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调研组表示,今后将积极为非遗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言献策,让腾冲非遗薪火相传,永续利用。 在丝路碧玉调研时,有缘相遇与远道而来的中国著名竹笛、箫演奏家,北派笛子大师王铁锤先生(前排左一)和云南著名音乐家曹鹏举先生(前排左三)。
(作者:段应宗)
|